首页 > 新闻资讯

基于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研究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YYYY-11-03   点击:0

赵延良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教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贯穿整个教育的过程,学生终身受益。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马上进入社会,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当有必要。要想有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弹性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练习。该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弹性弱的后果,最后提出了增强心理弹性的方法。旨在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工作和生活,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學生经过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自身的经历,对自身与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在面对事情时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面对环境或事物的变化时,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心理健康对生活、工作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些总结来说,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就像皮筋一样,你用多大的力气拉,它就会有多大的弹性,能适应外界给的压力。心理弹性较弱的大学生在面对外界较大的变动时,没有相应的弹性去适应,可能会导致心理的混乱。所以,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训练。让他们在遇到外界环境变化时,能轻松自如地面对。

1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内涵

心理弹性是人的心理会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变动,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种心理弹性可以体现在心理层面,也可以体现在行为当中。心理弹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心理发生弹性活动的源头和核心在心理层面上,另一个方面是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弹性。对一件事情的反应迟钝或迅速,会做出怎样的动作或处理事情的方法。比如考试没有考好的情况下,有人会比较沮丧,对学习产生厌倦。而有人会寻找失败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件事上获得了成就感,那么这将会激发他的动力,并且这种动力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2  大学生心理弹性弱的后果

在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到当大学生面临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时所产生的结果。当大学生遇到正面因素时,会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而当遇到反面因素时,他们的心理弹性不在状态,就会产生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如当大学生处于一个新环境下,人际交往困难,学习遇到困境,而又无法短时间改变,就会产生特殊的心理特征,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等,也为其他方面的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埋下了隐患。导致这些心理疾病的原因多是大学生在面对环境变化而心理弹性不足。所以,在高等院校的健康教育中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的教育,要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为主,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方法

大学生是社会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这对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时,学习会有更高的效率,生活会更加的愉悦。大学生心理健康就需要心理健康弹性足够。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弹性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3.1  调查大学生心理的现有状态,选定促进目标模式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前,需要对本校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大学生的心理促进工作,具有不可逆的特征,心理状态具有长期性。一旦心理产生疾病,处在消极的状态下,那么他们的心理就会朝着这个方向恶化下去,并且难以进行心理治疗。首先,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特征进行收集,可以使用填写问卷、抽查法、简单咨询等方法。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选有代表性的问题,尽量不要暴露调查的意图,不然容易使学生产生抵制心理。收集好数据之后,让专业的人员进行综合性分析,探索原因。最后根据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制定心理健康的课程与目标,制定阶段考核的标准。

3.2  开展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大學的学习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授课法,因为授课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接受最多的知识。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授课制为主,所以学生在形式上会比较熟悉,有安全感。在课堂教学的大环境下,即使有一些轻微心理疾病的学生也会接受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普及型课程主要是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预防和治疗。除了传统班级授课的普及型课程之外,还有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讲究的是多元化,利用不同的工具让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心理模拟实践、场景模拟实践等方法。让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可以进入到活动中,与同学交流,找到所需的心理需求。而健康教育者则需要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主导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也需要学校创建一个安全的心理交流场所,配备专业的师资,合理的课程时长。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课程,旨在让有大学生能在课程中抒发真实想法,卸下防备,在不断练习中更加适应外部环境改变带来的困境,更加客观地增强心理弹性,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应对环境改变。

3.3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有心理疾病的同学有帮助,也可预防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疾病,把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心理咨询需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且有一对一的特征,这也要求心理咨询要严格的保密,避免因泄露学生隐私而带来的更严重的问题。心理咨询还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员以及咨询的场所。最后,一些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问题,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需要专业的人员积极引导,身边的同学有包容之心,还需要有心理咨询想法的学生克服自身的障碍,积极咨询。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主动寻求帮助的想法,心理咨询人员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在。根据其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学生现有的心理特征以及将要达到的心理预期,不断锻炼与实践,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引导,加强心理弹性,并为学生制定心理弹性调节机制。心理弹性治疗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性,所以在咨询前,尽量加强学生主动治疗的想法,特别是心理弹性较弱且已经处于高危状态下的学生,更要谨慎对待。

3.4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必须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责任心和爱心。高等院校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时候要严格把关,知识与人品都十分重要,对心理健康教育上要舍得投资。其次对教育者要进行职前培训、在职培训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方式。对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对优秀的案例进行学习。学校应该制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制度,做到教育效果的最佳。若专业人员不足时,应当及时配备师资,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4  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大学生今后生活与工作的质量。增加大学生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需要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大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虽然高等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面临时代的发展,又会有更多心理疾病的隐患出现,这还需要继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赵慧芳.基于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3):45-46.

[2]  孟子明.大学生压力、心理弹性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7.

[3]  杨继玲.大学生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自我同一性、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重庆:西南大学,2017.

[4]  黄鸿.大学生心理弹性与自卑心理关系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5.

[5]  王琳.心理弹性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心理,2018,16(3):199-203.

转载自刊物中国卫生健康

首页 公司介绍 新闻动态
Copyright © 2024-2025   版权所有 四川省立中研心理疾病研究院   备案号:蜀ICP备2024080549号